薛方全先生领导的重庆民生燃气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6000万元,总资产 3.8 亿元,净资产2.2亿元,是全国第一家独资开发工民用天然气的跨区域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拥有县市地级天然气公司10 家,设有多个天然气工程指挥部,一个 LPG 储配中心项目部和一个二甲醚项目部,是重庆市“ 私营企业50强”,连年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企业” 和“诚信企业”。200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上缴税金1450万元(其中薛方全先生个人上交税金30多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库区移民500多人。 公司成立以来,薛方全先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扶持开发老少边穷地区,为所在地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环保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桶金
出生在璧山县正兴镇的薛方全是个地道的农家娃,从9岁开始,他就打着光脚给家里背柴背煤,一走就是几十公里。长大成人后,他和很多不安分的人一样,做起了小生意,为的是养家糊口。1991年,大城市的千家万户都已经用上了天然气,而薛方全的老家做饭依然靠烧煤。儿时肩挑背磨的记忆让薛方全的生意方向逐渐明晰:开一家小店,卖罐装液化气。薛方全用自己做生意攒下的积蓄和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2.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租下一个当街店面后,剩下的钱就只够买几个气罐了。没有营业执照,他只能挂靠在当地一家政府办的企业。没有多余的周转资金,薛方全惟一管用的就是自己做小生意时得来的良好信誉——供货方和运输方都同意先做买卖后付款。让薛方全万分惊喜的是,罐装液化气店正常运行一个星期后就给他带来一个天文数字般的营业额——60万!富起来的薛方全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没想到树大招风,引来了不少眼红的人,他挂靠的单位也隔三岔五地来检查账目,生意发展受到限制。1996年,薛方全与原来挂靠的单位脱钩,成立了民生燃气公司,注册资金300万。从此,薛方全开始了他单打独斗的创业生涯。
绝处逢生
薛方全说,“与民共生存”就是“民生”的来源,“家家户户都要做饭,解决做饭用的燃料问题其实不是一件小事。”1997年,重庆直辖,成立不久的民生燃气已经走上了正规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主要从事液化石油气的运输、储存、分装和批发零售业务。薛方全的知名度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攀升。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老板进山扶贫”活动中,薛方全来到了石柱。在这里,他了解到当地从1975年起就计划修管道、推广民用天然气,但由于缺乏资金,工程迟迟没有启动。
“我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完成这个夙愿?”说做就做,薛方全决定从中石化手中购买天然气,自己架设管道,输供到石柱。这项工程的总投资需要4000多万元,这对才成立1年的民生燃气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银行贷款无门、其他融资渠道也不畅通的情况下,薛方全只能铤而走险,高息向民间融资机构借钱。没想到,很快开始清理“三金三乱”,薛方全需要提前偿还他的800万元借款,架设管道工程被迫停下来。“当时我还上了9天的学习班,很多人以为我被抓了,于是工地上乱了套,抢设备、抢材料……”薛方全动员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四处借钱,终于在1周之内筹集到180万元,偿还了部分债务,但正在进行中的工程因此损失了600万元。挺过了这一劫后,薛方全的愿望达成了———1999年2月,石柱民生天然气工程点火成功,薛方全成为国内第一个跻身管道天然气行业的民营企业家。
稳扎稳打
2005年底,薛方全的世纪民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此时他已经拥有10多家全资天然气子公司,管网1500余公里,延伸到黔江、武隆等渝东南地区,还在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新疆、青海等省的边远地区进行天然气开发工程。而薛方全的产业系列化发展战略也正在实施:位于江北的民生气站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位于黔江的CNG加气站破土动工;位于璧山、垫江的天然气液化处理厂处于建设中…
当年,他的集团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薛方全有一个“双百”梦想———百年民生、百亿民生。按照薛方全的规划,2010年,他的世纪民生集团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到2015年,目标将提升到百亿元。他相信,只要稳中求进,这个梦想是能够实现的。怎样才能稳中求进?薛方全的理解是,除了企业自身壮大,还应该善待员工、回报社会。世纪民生现拥有1200多名员工,其中700多人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薛方全为所有员工购买了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团结协作,促进企业发展。”薛方全说。
2002年,薛方全出任重庆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此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重庆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重庆慈善总会副会长、重庆市人大代表……各种社会职务在身,让他的创业目标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养家糊口变为担负社会责任。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r.llweb.cn/?id=495
本文 暂无 评论